2021年2月6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在上海市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B102会议室,召开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敏感设施环境地下空间开发的微变形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普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会,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代表项目组作了项目情况介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贾坚副总裁介绍项目背景
土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国强主持“敏感设施环境地下空间开发的微变形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评审专家组由叶可明院士任组长,肖绪文院士、梁文灏院士任副组长,李永盛,朱沪生,叶国强,朱合华,杨国祥,梁志荣任委员,讨论并通过了专家鉴定意见。
叶可明院士评价项目研究成果
肖绪文院士评价项目研究成果
梁文灏院士评价项目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大规模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密度越来越高,开发规模和深度越来越大,大型地下空间开发施工所带来的环境扰动问题也日益严峻。上海地层为典型的深厚饱和软土,土层具有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流变性显著等特点,这使得地下空间的施工更容易引起较大的地层扰动。以轨道交通、历史文保建筑、原水管、重大科学装置等为代表的敏感设施对于地基沉降变形极为敏感,非常容易受到相邻地下空间开发的施工扰动,这些敏感设施的保护要求往往需要达到“毫米级”的微扰动水平。然而现有的常规技术无法实现“毫米级”的微变形控制水平,还存在机理认识不清、技术手段不足以及缺乏规范依据等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课题组通过在上海软土地区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开发了包括理论、方法、技术及标准在内的敏感设施环境地下空间开发微扰动变形控制关键技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了深大基坑环境影响的“毫米级”微扰动控制要求。
针对以往对软土深大基坑变形扰动的机理认识不清,对基坑应变场的演化机制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的问题,从软粘土的微观扰动破坏机理入手,得到了基坑深层滑移理论,并提出了分区卸荷的微扰动设计方法,为软土地区深大基坑的微变形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基坑分区卸荷技术
针对常规施工技术手段不能满足敏感设施微扰动的变形保护要求的问题,围绕深大地下空间开发,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微扰动实施技术,包括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微扰动围护施工技术、长距离钢支撑两端协同伺服成套技术、复杂边界的时空效应开挖变形控制技术和“隔降灌检”四位一体的地下水微扰动控制技术,贯穿了基坑施工的全过程,为深大基坑微扰动变形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实施手段。
长距离钢支撑两端协同伺服成套技术
为应对工程实践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面向城市重要保护对象研发了一系列主动保护技术,作为风险管理储备手段。针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提出了拱形连续隔离屏障及寻踪补偿注浆保护技术,针对地铁盾构隧道提出了盾构隧道安全分级和微扰动注浆主动保护技术,为城市敏感设施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盾构隧道微扰动注浆主动保护技术
项目组主(参)编国家及地方标准6部,授权发明zhuanli17项、软件著作权7项,出版著作4本,发表论文70余篇。经专家鉴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成功应用于“徐家汇中心”、“兴业太古汇”等上百个软土深大基坑,实现了深大基坑环境影响的“毫米级”微扰动控制目标,保障了质量安全,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版权所有 : 上海普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2018440号
地址:闵行区联航路1688弄26号 电话:021-52210788
All rights reserved: Pu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lugu ICP for 123456789-1
Address: Lian Hanglu 26, 1688 phone: 021-52210788